您好!歡迎登錄水木春錦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官方網站!
經歷了疫情沖擊和股市起伏,2020年上半年中國家庭的理財行為有什么變化?
發布時間:
2020-07-27 15:53
來源:
經歷了疫情沖擊和股市起伏,2020年上半年中國家庭的理財行為有什么變化?
7月26日,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聯合螞蟻集團研究院,共同發布第二季度中國家庭財富指數報告。報告顯示,疫情之下,中國家庭整體偏好中低風險類資產,對高風險類資產投資意愿相對較低。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人在線理財需求大增,錢存得少了,更愿意拿去買基金而非炒股。2020年新增基民中,30歲以下的90后占到了一半以上,這可能是中長期行為。
“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,相比一季度,總體上大家對再配置資產尤其是低風險配置資產意愿比較強烈。”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介紹,另外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逐年增加,疫情推動了線上理財需求的增長,而線上理財具有明顯普惠性質。
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認為,當前,隨著國人人均收入、人口結構、城鎮化率三大動因的變化,國內家庭的理財需求正迎來爆炸性增長,同時收入層次分化,也必然帶來不同凈值群體家庭的理財需求分化,“要抓住不同收入群體對理財的不同訴求,在家庭財富結構轉型階段,有針對性地適應分層的趨勢和特征。”
家庭更愿買基金
炒股只能排其后
這份《中國家庭財富指數調研報告》以中國家庭財富指數100為基準線,通過大范圍調研計算指數變化,以此跟蹤觀察中國家庭理財行為和觀念的變化。自一季度以來,中國家庭線上投資意愿指數平均為109.6,線上投資的意愿明顯增強。
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中期,中國家庭財富總值從2000年的3.7萬億美元增長至63.8萬億美元,全球占比達18%,排名世界第二,僅次于美國。也就是說,算下來相當于2000年中國人均財富約2800美元,而2019年大幅增至約4.5萬美元。
理財需求旺盛之下,大家都打算把錢投向哪兒?屠光紹認為,中國家庭財富結構出現三類轉型趨勢:從儲蓄到理財,從房產到金融資產,從境內市場到境外市場。
“改革開放以后,家庭理財經歷了幾次轉型,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特點。”屠光紹表示,隨著國人人均收入、人口結構、城鎮化率三大動因的變化,國內家庭的理財需求正迎來爆炸性增長,同時收入層次分化,也必然帶來不同凈值群體家庭的理財需求分化,“這就要求能抓住不同收入群體對于理財的不同訴求,有針對性地適應分層的趨勢和特征。”
指數報告也佐證了類似的觀點。中國家庭的存款意愿指數從一季度的111.1降到了二季度的102.7。中國一直是儲蓄大國,這個數據的變化說明,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不再將儲蓄作為財富管理的首選。
前期股市行情上漲,大眾對于股票和基金類資產的需求增加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二季度中國家庭的股票配置意愿只有90,基金則有96。如果聚焦在金融資產10萬以上的家庭,則股票配置意愿為97.16,基金為103.91。這說明,中國家庭更傾向于買基金而非炒股。指數還顯示,中國家庭更傾向于中長期持有基金。
股票和基金市場規模的變化印證了上述趨勢。數據顯示,1月份以來,中國股市規模增速下滑,基金規模則顯著提升。以4月為例,股市規模環比增速為5.2%,基金規模環比增速則達到6.9%。而2020年新增基民中,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到了一半以上,增投基金的群體更為年輕化和高學歷化,他們也更愿意追投基金。
“更愿意選擇基金而非股票,說明眾多個人投資者越來越理性了。”螞蟻集團數字金融財富事業群總經理王珺認為,無論從經濟結構還是疫情影響來看,當下權益類市場的結構性行情都較為明顯。普通用戶可能不知道怎么選行業并判斷市場走勢,而基金管理人則可以發揮專業能力,幫助投資者抓住行情。
家庭理財需求分層化
線上理財更具普惠性
“疫情加速了我國線上投資理財需求,也讓中國家庭的理財觀念變得更理性,相比股市,投資基金的人正在增多,這也是國家所鼓勵的,讓個人投資者通過基金去參與股市。”甘犁介紹,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逐年增加,疫情推動了線上理財需求的增長,而線上理財具有明顯普惠性質。
根據CHFS數據,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逐年增加,表現為家庭互聯網理財產品的參與率從2015年的5.4%增加到2019年的11.3%。從年齡看,年輕家庭更青睞線上投資,互聯網理財產品參與率更高,2019年戶主年齡在20~40歲之間的家庭參與率達到23.2%。同時,老年群體對線上理財的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,戶主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線上投資參與率從2015年的0.9%增加到2019年的3.3%。
該指數報告監測,疫情之后,除低收入組外,各收入組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均增強。具體來看,年收入5萬~10萬的家庭,其線上投資意愿指數為107.1;年收入100萬以上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為116.5。可見,疫情后多數家庭較為接受線上投資的方式。
而且,線上投資方式進一步普惠老年和非一二線城市群體。從年齡看,年輕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更高,戶主年齡30歲以下群體的線上投資意愿指數達到108.8,另外,中老年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也是增強的,戶主年齡51~60周歲群體的線上投資意愿指數為103.6;從城市類型看,一線城市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更高,指數值為109.0,同時六線城市家庭的線上投資意愿也增強,指數值為102.2。從這個角度看,疫情后線上投資方式也普惠了老年群體和非一、二線城市群體。
“理財服務整體變化,是非常重要的關注點,家庭資產以什么樣的方式來進行投資,這個格局正發生一些變化。”屠光紹認為,這些新變化體現為一個專業化,這里面包括了機構化、機構化里面的投顧化,還有投資方式智能化。
“家庭理財,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能夠獲得更多智能化的支撐,智能化的投資方式對家庭來講,第一個特點是實現了普惠性,而這對中低收入家庭來說非常重要。”屠光紹認為,之前大家覺得做理財很復雜,現在只要上智能投顧點理財,各種產品、各類工具都有,此外是適應性,適應不同群體,能量身定做。
增投股票意愿不明顯
信貸資金未流入市場
疫情之下,信貸資金是否流入資本市場?這份報告認為,回歸結果顯示,負債變動與股票、基金價值(價格)關系并不顯著,說明信貸資金并未流入資本市場。
“對于負債增加的群體,家庭并未增強投資基金、股票、海外資產等資產的意愿;對于負債減少的群體,家庭在基金、股票、海外資產的投資意愿也減弱;此外,負債增加的家庭更愿意投保險類資產。”該報告稱。
“信貸的受眾群體有明顯下沉,但信貸資金并未進入股市。”該報告認為,“負債增加或減少的群體都沒有增投股票的意愿,說明信貸資金并未流入股市;相比股票,負債增加的人更愿意投資定存類或保險類資產。”
該報告分析,滿足日常消費是家庭信貸需求的主要原因,根據CHFS季度數據,家庭需要資金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日常消費、教育和醫療。
不同凈值層次家庭需求有所不同。低收入家庭因醫療需要資金的占到了41.7%;而高收入家庭的購房資金需求和金融產品資金需求較高。
從年齡分組看,年輕家庭資金需求主要為購房和購車,中年家庭主要為教育,老年家庭主要為醫療。
報告指出,消費負債、未來預期等對家庭的日常消費產生重要影響——“家庭消費負債增加,消費也同步增加,消費信貸對于消費有正面作用。雖然家庭金融資產增加也帶來了消費的增加,但家庭消費受經濟未來預期的影響也較大。”
“要鼓勵擴大普惠型信貸服務, 提高信貸政策的針對性,繼續向相對下沉市場和弱勢群體傾斜。”甘犁稱,疫情期間的信貸政策適度寬松,二季度低收入家庭中消費貸獲貸難度明顯低于一季度,說明信貸受眾群體有所下沉,“綜合來看,仍有部分群體的資金需求未滿足。”
該報告稱,相比高收入群體,低收入群體的信貸獲得難度相對較大,一季度年收入5萬及以下群體中,19.9%的家庭消費貸獲貸難度增加,同時有12.6%的家庭經營貸獲貸難度增加,但這一現象在二季度有所緩解。而對于下季度的家庭財富及收支變化,該報告總體預期較為樂觀。
理財